《让我弑母换荣华?这世子不当也罢!》
《让我弑母换荣华?这世子不当也罢!》小说免费阅读
第一百一十六章书院
杨云愣一下,罗孝荣提的这个问题,涉及《中庸》的根本要义,必须谨慎作答。
连一边的周仲都微微皱一下眉头,罗师出的这个题,有点难。
沉思片刻之后,杨云抬头看着罗孝荣,试探着说:
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为中也……圣贤是教导我们,做人保持恒常的适度与克制,不可极端。”
周仲的脸色稍缓,这个回答虽然有点浅薄,但也算答到点子上。
罗孝荣微微颔首,看着杨云说:
“听周仲说,你才读半年书,能有此等见识也算不错。”
“但你的回答失于片面,所谓中,不只是说情绪,更是说我们的为人处世,乃至身边的一切,都要保持在一个中正不偏,无过无不及的状态。”
杨云听完后,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罗孝荣不愧是秀才,才学果然不是他能比的。
见到杨云脸上露出钦佩之色,罗孝荣眼中闪过一丝笑意。
他对杨云这个学生很满意,但又担心他仗着聪明不听教诲,故意出一道难题,挫挫他的锐气,方便他以后管教。
眼看罗孝荣没有继续问话的意思,杨云躬身行礼说:
“罗师学识渊博,杨云愿意拜在罗师门下聆听教诲,不知罗师可愿收下学生?”
罗孝荣对这个学生也很满意,当场点头答应,
“既然你愿意拜我为师,那以后要勤勉读书,发奋上进。”
杨云把罗孝荣的话记在心中,又把束脩和拜师礼交给他,才算是拜师成功。
旁边的周仲见到杨云走完流程,笑呵呵地恭喜他说:
“杨云,从今以后你也不用叫我先生,现下咱们是同门,你叫我周兄即可。”
两人开几句玩笑,罗孝荣又让人上些点心,气氛比刚才亲近不少。
罗孝荣坐在主位之上,看着喜笑颜开的杨云,嘴角微微上翘着问:
“杨云,我听周仲说,你还没有定下本经,不知道你想专攻哪一经?”
五经乃传世经典,可谓是字字珠玑,微言大义,寻常读书人很难把五经全都搞懂。
朝廷为选才考虑,准许考生在五经之中专攻一经,故此有本经之说。
凡是读书人想要在科举之路上有所作为,定本经绝对是件大事。
杨云已经拜罗孝荣为师,也不用在他面前藏着掖着,说:“老师,我想把《易经》定为本经。”
听到杨云想要专攻《易经》,罗孝荣脸上闪过一丝诧异之色,好奇地问:“杨云,你为什么选《易经》?”
看着周仲和罗孝荣疑惑的神色,杨云理直气壮地说一个不算理由的理由,
“因为《易经》字数最少!”
五经之中,《易经》两万四千两百零七字,最长的《春秋》,有二十八万字左右。
《春秋》虽字数多,但能写的东西不少,很多人依旧把本经定为《春秋》。
其他读书人或许有因为字数原因,不选《春秋》作为本经的,但像杨云这么直白地说出来,还是十分少见的。
罗孝荣看着杨云毫无羞愧之色的脸,不怒反笑,抬手指着他说:
“好小子,能把这么不要脸的理由,这么直白说出来,你也算是够诚心的。”
见到罗孝荣没有骂他,杨云嘿嘿笑两声,脸上有些不好意思。
其实他选《易经》作本经,当然不是表面上说得那么简单。
五经之中,唯有《易经》与天地神秘有所联系。
杨云想着研究《易经》,说不定能搞懂他身上发生的事。
只是这个理由太过隐秘,不要说刚拜的老师罗孝荣,即便是母亲姜梅也不能说。
周仲看着杨云没有丝毫悔改的意思,连忙劝道:
“杨兄,我觉得你还是不要读《易经》,跟着老师学《诗经》吧。”
“老师在《诗经》上的造诣,别说是东平县,哪怕放眼整个云州,那也是名列前茅。”
五经互相不通,杨云要是不改本经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,阅读完整章节!】